跌妈不认?基金经理的业绩具有随机性
最近很多买基金的人都经历了“跌妈不认”,由于不少个股最近10多个交易日下跌超过40%,一些基金半个月内跌幅超过30%。
一些百分之百小白投资者疑惑,买基金怎么也能亏这么多啊?简单回应他们,基金作为一种理财产品,收益是伴随着风险的。完全不想承担风险就去买国债或者资金存四大国有银行。
还有一些投资者不了解基金市场,金收益好就追捧明星经理,净值下跌则把基金经理骂上热搜,认为他们是“浪得虚名”,甚至是“骗子”。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基金经理们一定是比大多数的散户专业,毕竟是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在操盘。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基金经理的业绩具有随机性。
塔勒布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中写道,从事商业的人数越多,其中某个人纯靠运气便能有惊人表现的可能性越高。一群整体能力欠佳的经理,仍有极少数人的业绩纪录很有。
我们虚构一万个基金经理(A股的基金应该在5000个以上),假设他们每个人的赚赔率正好是50%:年底时每个人都有50%的概率赚到1万和亏损1万。一个限制条件是一旦某个经理某年表现很差,就从样本中剔除,也就是炒了他的鱿鱼。
现在来抛硬币,出现正面的话,某位经理人那一年会赚1万美元;出现反面则会赔1万美元。第一年结束时,预期会有5000位经理人各赚1万美元、5000位经理人各赔1万美元。接着再仿真第二年。同样,预期会有2500位经理人连续第二年获利。再过一年是1250位,到了第4年是625位,而第5年只剩下313位。在输赢概率各半的游戏中,我们现在有313位经理人连续5年获利。这纯粹是靠运气得来的。
现在把以上论点再延伸,我们现在创造一群清一色是能力欠佳的经理人。所谓能力欠佳的定义是他们的期望报酬为负值,也就是他们运气极差。
在一个抽屉中有100颗小球,其中45颗黑球、55颗红球。每次取出后再放回去,因此红球、黑球的比率不会变。如果取出黑球,经理人赚1万美元;取出红球,赔1万美元。因此每位经理人可望有45%的概率赚到1万美元,55%的概率赔掉1万美元。平均来说,每一回合经理人会赔1000美元,不过这只是平均值而已。
第一年结束时,我们预期会有4500位经理人获利(占45%),第二年,其中的45%的人获利,也就是2025位,第3年有911人,第4年是410人,第5年有184人。这些人现在就“明星经理”了。没错,存活下来的经理人,只占原始群体的2%以下。这些人现在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没有人会去提另外98%。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第一个有违直觉的结论是:一群整体能力欠佳的经理人,仍会有少数人的绩效记录很好。事实上,假使有位经理人不请自来,站到你家门口,你无从得知他是好经理人还糟糕的经理。即使整个群体都由长期而言必将赔钱的经理人组成,结果也不会有显著的变化。为什么?由于波动性的关系,其中有些人会赚到钱。由此可见市场的波动反而对坏投资决策有帮助。
第二个有违直觉的论点是:我们所关心的绩效记录的极大值的期望值(expectation of the maximum),受原始样本的大小影响较大,受每位经理人的个别运气影响较小。换句话说,某个市场中,绩效记录杰出的经理人数目多寡,主要取决于当初选择这一行而没去从事其他行业的经理人数目;至于他们个别的获利能力,影响则没那么大。它同样也取决于市场的波动性。为什么使用极大值期望值的概念?因为人们根本不关心平均绩效记录。大家只会看到表现最好的经理人,不是所有的经理人。
一个人过去赚到钱这个信息,本身既无意义且不重要。我们必须知道他所属群体的大小。换句话说,如果不知道曾有多少经理人尝试过且失败,我们没办法评估绩效记录的有效性。
回到A股,基金个数超过5000个,基金经理至少有几千人,上百个投资者板块。我们可以想象会有的经理买进上涨的板块,也有些经理买进下跌的板块,这完全可以用随机性来解释。
投资者2020年买进白酒板块赚钱了,而今年2月份你的基金经理高价买进科技股,现在看基本都亏损了。如果你短线炒基金,很难说明基金经理的能力,运气和随机性占主导。
我们不能说所有取得良好业绩的经理都是靠运气,买基金一定要看长期。在选择基金经理时,不妨以10年周期来看,过去10年的平均回报率大于20%,或者过去10年的平均回报能打败沪深300指数就一定是能力的表现,而不是靠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