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有多脆弱-汇有钱途

美国经济有多脆弱

美国经济很复杂。全球经济也是如此。它们不仅复杂,而且错综复杂,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复杂的情况可以通过智慧系统加以研究、理解,甚至有可能加以管控。

复杂系统则难以应对。其中包含太多变动因素,对因果关系权重的不确定性,意料之外的次级效应,持续不断的变化,以及无数人类选择所带来的紧迫情况。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和职业,倾向于处理可解决的复杂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模型都将各种因素归入因果关系的类别之中。最常用的短语是“其他条件不变”,意思是只要没有其他干扰因素,这种说法就是正确的。这就是经济逻辑的运作方式。

这门科学对于理解不变的条件来说极其宝贵。但一旦它声称能够全面理解不断变化的复杂因素组合,其价值就会降低。。尝试管理经济生活会引发模型无法预见的力量。哪些力量?没有人能预测。

不妨把宏观经济学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叠叠乐积木游戏,其中的积木块由你能想到的每一种经济力量构成:货币政策、政府支出、债务与赤字、消费需求、贷款市场、金融市场、国内事务、国际事务、税收、价格、预期、信心、对变化的应急反应、企业家创新、劳动力的变动、人口结构、供应链、自然资源、成本核算等等,以及更多甚至可能无限的因素。

就像叠叠乐游戏一样,你可以抽出一块、几块,甚至很多块,而整个结构依然屹立不倒。这个游戏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没有玩家能确切知道哪一次抽块会让整座塔轰然倒塌。所有人都会惊讶地尖叫,这座塔竟然能坚持这么久,而且没人能确切解释为什么这最后一次抽块就导致了坍塌。

或许这种思考方式让人不太满意。知识分子不喜欢想象有些系统超出了他们的理解或控制范围。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将每个复杂系统都简化为仅仅是"繁琐"的系统。

1945年,哈耶克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试图对此作出解释。这篇文章名为《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文章认为,太多经济学家在假设时忽略了亟待解决问题的本质:

"理性经济秩序问题的特殊性恰恰在于,我们必须利用的环境知识从未以集中或整合的形式存在,而仅仅作为分散的、不完整的、常常相互矛盾的知识碎片存在于所有独立个体中。

“假定所有知识都以我们经济学家解释问题时所假定的那种方式赋予某一个人的头脑,那就是回避了问题本身,忽视了现实世界中一切重要且有意义的东西。"

啊,扎心了。

这篇文章成为了哈耶克一生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作品,也是整个经济学文献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但有一个问题:认真对待它意味着经济学的大部分工作将不得不终止。在随后的80年里,情况并没有太大变化。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至今尚未吸收他提供的教训。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现实世界中诸多力量正在同时碰撞。金融市场对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感到恐惧(假设它尚未到来)。新任美国总统决心动用一切手段重塑全球贸易关系,主要手段是关税。

关税作为财政收入手段,其合理性不难论证。在特定条件下,关税也能成为产业保护的工具。但情况有所不同,关税要承担起重建历经半个世纪才形成的生产流程的重任。

几十年来贸易秩序存在的问题在于,它削弱了美国的制造业实力。似乎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生产大国,而留给美国的除了金融和数据服务以及原材料的出口外,所剩无几。

理论上这是新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所构想的,关税可以充当自1973年尼克松废除金本位制以来一直困扰世界的货币结算手段的替代品。

这在理论上是行得通,但就像所有模型一样完美地描绘出应对世界经济事务这座叠叠乐塔的完美蓝图,我们有必要问问它们没有预见到哪些意外情况。利用关税恢复美国制造业究竟有多容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美国生活水平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现有贸易关系的准确判断。
美国经济
对此没人有明确的答案。

这使金融市场在不确定的海洋中猜测。他们不喜欢这种状况。随着新的现实逐渐显现,即80年的政策被推翻,由少数几个人策划的新方案出炉——交易员们变得非常紧张。美联储在这里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鉴于明显的困境,究竟有多少行业需要救助?在等待新黄金时代的到来之际,我们究竟愿意承受多大的痛苦?

这些都是艰难的问题。黄金价格飙升表明人们正在寻求安全避险。这并不是对当前局势的信任投票。二战后花费了最优秀人才近15年时间才考虑并部署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如今却在短短几周内以更宏大的愿景和可能导致长期报复措施的方式被推出。

这里根本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情况,所以才会有这种断断续续的贸易谈判体系,看起来更像是即兴发挥。

所有这些努力都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政治时机。今年有中期选举,再过三年半还有总统大选。上次大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形势,取决于众多选民想要遏制通货膨胀、重启经济增长的愿望。如今通胀确实已被遏制。即便加征关税,似乎也未能改变物价持续下跌的态势。

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没人能确切知晓。我们正处于政策强加的无人之境,而且在几十年来低关税或至少是稳定关税的贸易雄心戛然而止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之上。我们可以在鸡尾酒会上就此争论一整晚,但现实生活可没这个闲工夫。这就是当下的现实。

经济学本就错综复杂,这意味着任何人在面对单一政权所推动的重大变革时,都无法完全理解其影响。正因如此,政策倾向的默认选项应当始终是传统的价值观:平衡预算、稳健的货币、不苛刻的税收以及给予企业最大的自由。其他任何方案都可能为民众生活埋下严重隐患。

你可以说我杞人忧天,但我的担忧源于多年经验,以及对“最周全的计划”的怀疑。我真心希望我未能看到这场全球贸易战背后潜藏的某种天才设计。我更深层的担忧在于,我们正面对一只随时可能反咬的野兽,其长期破坏力不堪设想。我们并不确知这个脆弱体系究竟会因何而折断崩塌。

特朗普迄今取得的所有成就,是值得称道的一长串清单,如今都面临风险。如果在经济方面处理不当最终导致政权更迭,我甚至都不敢去现象左翼复仇主义重掌大权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在推行大规模计划时要格外谨慎,还是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那就是首先保障更多的自由。

作者:Jeffrey A. Tucker,汇有钱途编译,不代表认可其中观点。